字体缩小字体放大页面缩小页面放大高对比度辅助线恢复正常关闭
标准化赋能 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工业发展  时间:2020-10-14

近年来,我市立足本地实际和食品产业特点,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标准化治理新格局,着力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聚集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绘好标准“路线图”,打造强引擎。着力深化顶层设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三品”提升行动。支持食品生产企业研发特色食品、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大幅增加中高端产品比重。大力实施激励政策。在全国地市层面率先设立市长标准奖,对标准化工作突出贡献单位,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将自有知识产权转化为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奖补。通过顶层设计、政策激励和“三品”行动,建立起方向明确、规划清晰、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建好标准“支撑点”,全力保安全。出台《漯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着力完善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的治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从“事后灭火”向“事前防范”转变。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推动企业将专利转化为国家、行业、团体标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支撑。立足食品产业,先后建成国家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出口检测检疫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食品包装材料质检中心,布局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站点328个,形成了“国字号”为龙头,省、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企业为补充的四级检验检测体系和网络。

答好标准“服务卷”,厚植新优势。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建立了覆盖3大体系、16个子体系、398个标准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系统。深化创建工作,先后成立6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导起草《河南省生猪养殖标准体系》等20多项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全市种植养殖业地方标准253项,农(畜)产品、水产品市级地方标准61项,确定107个重点帮扶名特优农副产品,种植业和水产“三品一标”数量达100个。“漯河麻鸡”成为河南省首个获得国家畜牧地理标志的产品,“临颍大蒜”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了农产品全覆盖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体系,成功创建全国首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争取标准话语权,发挥漯河市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信誉优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近年来,双汇集团参与制定、修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27项,主导5项。中大恒源参与制定、修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2项,主导3项。在全国首家发布实施《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填补了全国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的空白。

用好标准“通行证”,畅通内循环。围绕食品产业发展,加强标准引导,形成产业链闭环。延伸产业链,全面推进“六个打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价值链,用标准提升产业价值,引导企业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营养食品、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快食品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供应链,以物流为引领畅通供应链,搭建多维度产销对接平台。实施绿色化种养、标准化管控,提升食品源头供应质量,进一步擦亮中国食品名城招牌,助力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