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缩小字体放大页面缩小页面放大高对比度辅助线恢复正常关闭
关于漯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国民经济  时间:2023-01-04


关于漯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2,面对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抓住用好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机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扛稳全省勇挑大梁的漯河责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防死守控疫情、多措并举稳经济、千方百计保民生,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主要经济指标全省领先。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411.4亿元,同比增长5%,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居全省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居全省第8位。三次产业比重为8.646.145.3。前11个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1%13.3%,均居全省第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居全省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2%、居全省第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5.1%、居全省第3,税占比74.9%、居全省第1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成立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调度指挥部,构建疫情防控应急+日常机制,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动态完善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全市上下一心、群防群控,精准施策、以快制快,打一仗进一步,成功打赢多轮疫情阻击战。

双线嵌合有力有效。推动防疫生产双线嵌合,在全省率先出台稳经济45条措施、26补丁政策60条接续政策、推动金融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1+1+N政策体系,将1009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通过闭环管理、点对点接送等方式解决企业(项目)车辆通行、用工等难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有力确保项目不停工、企业不停产,开足马力、稳产满产。截止11月底,为企业减免退缓税费39.7亿元市场主体增长17%万人市场主体密度全省第1

(二)创新发展竞相起势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超常规、大力度实施创新十大工程中原食品实验室成为全省唯一省辖市牵头建设、挂牌即运营省级实验室,形成了1+6+N实验室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了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格局;中原食品实验室命名为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获省财政首批支持1亿元。中大恒源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实验室1家、省级中试基地2个,沙澧众创空间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队,全年预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全市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3家,新增省创新龙头企业1家、省瞪羚企业3家。11个月,全市科技支出12亿元、增长22.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1%;预计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全省率先出台《漯河市创新生态评价办法》并开展创新生态评价,创新创造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探索科创金融新模式,设立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发放科技贷1亿元。通过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青培计划,引进金融高管、名师名医等各类人才3700余人。全省首创九条标准创新型示范园区,双汇第一工业园、卫龙三期产业园等创新型示范园区初见成效。

专栏1:科技创新

创新载体平台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已汇聚了11名食品相关领域的院士,组建了由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为代表的13支科学家团队,吸引了189名高端科创人员常驻工作,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合作共建,双汇、卫龙、金大地等25家重点企业深度参与,形成了“1+6+N”的实验室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创新生态创新活跃度指标在省2021年度营商环境考核中位居全省第4位。在全省率先出台《漯河市创新生态评价办法》,设计5评价系统,涵盖23项具体指标。打造检验检测平台推进检验认证总部基地、设备生产孵化中心等建设,整合国家级、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站点),具备884个参数检测能力,年均检验检测样本7.3万批次。

创新人才。培育组建我市首批技术经纪人队伍,240人取得初级技术经纪人证书,填补了我市本土人员无技术经纪人证书的空白。截止目前,全市技术合同登记39114.84亿,同比增长52.3%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推广,与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对接各类科技需求180多项,组建了朱蓓薇院士专家工作室,建设140名专家入驻的人才资源库、450项企业技术需求进入的技术难题库和800多项成熟技术的技术成果库。

(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食品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围绕以食品为主导的1+8+N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深化链同构、农食融合,大力实施六个打通”“六路并进全力争创五基地五中心,现代化食品名城加快构建,食品产业生态完善丰满。全省首发《预制菜-土豆牛肉》《预制菜-红烧肉》预制菜两项团体标准,《调味面制品》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中国食品云千企上云”“千亿交易起飞成势,累计上云注册企业1160家,产品标识注册量1320万个、解析量194万个。食品产业主导地位突出11个月,全市规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1个百分点,截止10月底规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45.6%44.5%53.8%68.3%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市35倍增提速工程企业和106亿元培育工程企业产值、税收均增长20%以上。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双汇集团5G+智能车间等17个项目入选河南省5G项目库,3515产品获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卫龙美味在港交所上市天壕新能源在新三板挂牌,曙光汇知康通过北交所第一次询问

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截止11月底,98个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3.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1.5%,超时序进度9.8个百分点。出台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入库纳统物流企业14家,全市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3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达到4家,双汇第四方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成投用、累计入驻车辆超14万辆。双汇物流成功晋升5A级,双汇物流和大象物流入选河南首批物流豫军企业,圆通快递区域结算中心成功设立,万邦冷链、汇正医药冷链等22个冷链物流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创新举措促消费,成功举办2次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带动消费16.8亿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截止11月底,全市电商交易额实现435亿元、增长8.2%,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27%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粮食总产190.63万吨,同比增长1.4%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提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均居全省第1位。食尚年华乡村旅游线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麦椒豆套种、全产业链发展稳粮建链增收模式全省推广。高标准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系列活动,实现了三产新融合、农业新业态、农文科旅新创造,树立了乡村振兴新标杆,打造了田园综合体新模式。我市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

专栏2:产业能级全面提升

重点企业倍增工程。35家倍增工程企业实施项目52个,项目总投资225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30.8亿元,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比例的96.5%截止11月底,35家倍增工程企业实现总产值484.5亿元,增长20.8%;实现营业收入932.5亿元;实现利润69.9亿元,增长38.6%;实现税金66.2亿元,增长18.3%

专业园区建设。截止11,全市20个制造业园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5.4亿元,实现利润74亿元,实现税金40亿元;累计入驻工业企业332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3家;园区在建项目122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86亿元。

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深化首席服务官制度,充分发挥并用好五级解决问题机制,坚持问题动态清零,推动问题清仓见底,双汇网络货运资质办理、河南省肉品技术创新中心申建、金大地能耗指标争取等一批问题快速办结,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截止目前累计收集企业问题2486个,已全部办结,解决率100%。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法治服务管家,开展政策宣讲419场,提供涉企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1017人次。

现代服务业。截止11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12.69%,增速居全省第4位;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03亿件,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10位。公路货运量8739万吨同比增长22.16%货运周转量312.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77%。全市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806.45亿元,比年初增加232.84亿元、增幅14.8%;贷款余额达到1248.9亿元,比年初增加109.08亿元、增幅9.6%

现代农业。新认定绿色食品46个,临颍辣椒等10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新增5个国家级小麦新品种;新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临颍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级,三剑客入选全国奶业产业集群,舞阳县北舞渡镇入选全国产业强镇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和结算兑付进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1

 

(四)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项目谋划成效显著。按照五个围绕、十个依托要求,加强项目常态化谋划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四库机制,动态调整完善十四五2.2万亿重大项目储备库1.2万亿产业项目库,截止目前,共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2687个,总投资2.3万亿元,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谋划实施以三个五百亿为标志的创新引领型重大产业项目131个、总投资2160多亿元,其中双汇第三工业园、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盐化工创新升级产业园、卫龙四期未来食品产业园等5个百亿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50亿级和5亿级项目分别开工12个、110个,百亿级项目建设开创历史,“三个五百亿”成为我市项目建设新名片。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和债券资金233亿元、增长10.5%

项目建设质效并进。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聚焦签约即能落地、开工漯河速度、投产即可入库,构建项目建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持续擦亮漯河信用、漯河速度、漯河质量三个品牌。全省第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我市作为三个代表地市之一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在全省第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综合考评中,我市位居全省第6,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保持全省领先,其中开工投产情况、服务保障情况均居全省第2位,三个一批项目入库率居全省第3位。截止11月底,全市27个第六期签约一批项目已完成投资31.97亿元,已全部开工;92个第六期开工一批项目已完成投资28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7.7%75个第六期投产一批项目已完成投资396.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78%。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截止11月底,242个市定和83个省定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2.4%146.3%

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的协调推进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议题收集,健全完善例会议定事项的月跟踪、月督办机制,全年组织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19次,协调解决事项202项。落实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达效。建立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不间断施工,全过程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30个工作日以内。加大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实行标准地出让模式,实现轻资产项目拎包入驻、重资产项目签约即拿地。保障资金即用即审,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常态化召开银企线上直播对接会,完成授信35笔,授信金额1.03亿元,放款32笔,放款金额8544.9万元。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专栏3:固定资产投资

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制定《漯河市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八类项目建设。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22年我市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0个,总投资8603万元,下达中央资金5348万元,截止11月底,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完成率100%,开工率100%。专项债项目:2022我市发行债券7批次共134个项目,发行债券资金107.28亿元。截止11月底,投资完成率62.16%、资金支付率81.74%。灾后重建项目:78个灾后重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24亿元,截止目前,投资完成率120%超额提前完成目标任务;财政资金支付率93.9%全省8

省市重点项目。截止11月底,全市重点项目242个(含省重点项目83个),年度计划投资1074.8亿元,完成投资1530.8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42.4%,其中:9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761.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52.8%15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69.2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33.4%。省重点项目83个,年度计划投资571.6亿元,完成投资8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6.3%其中:38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418.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6.1%4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417.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7.6%

固定资产投资。截止11月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民间投资增长1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9%,高于工业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截止11月底,全市共入库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153个,预计全年入库195个以上。

(五)改革开放活力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统筹推进开发区运营公司组建、三制方案编制、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等工作,6月底全面完成三化三制改革目标任务,走在全省前列。全面落实县域放权赋能、财政直管等重大改革,本轮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位。持续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高质量完成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度为基层减负增效。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刀阔斧改革国有投资平台,推动市投资集团、市发投集团变革转型高质量发展,新组建的7家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充满活力,特别是市国投公司、金控公司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成立产业基金,资产规模快速壮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照六最营商环境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5,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为市场主体停机保号典型经验全省推广建成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平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进电子证照应制尽制,实现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实行标准地+告知承诺制,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打造部门联合双随机+信用+标准+智慧+靶向监管漯河模式,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信用监测排名持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位次。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开行我省首条西部陆海新通道漯河北部湾港泰国(林查班)国际班列,打通了我省至RCEP国家多式联运大通道,已累计开行国际班列3列。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战略,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154项,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全省前列。深入对接郑州都市圈规划编制,郑漯现代食品产业带、国际食品产业园等多项诉求和项目纳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坚持高位推动招商,持续开展云招商,我市《以图谱招商助推产业建园强链》的成功经验全省推广,截止11月底,全市签约项目217个,总投资893.4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3个,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3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71.9亿元,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8位。

专栏4:重点领域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成立28个营商环境一级指标优化提升工作专班,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漯河市营商环境1+24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等一揽子配套方案,巩固优势指标、改进中间指标、整改弱势指标,我市在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88.11分,位居全省第5位,处于优秀水平,较2020分数提高4.39分,提升1个位次,市场监管、综合立体交通指数、不动产登记、获得电力、项目保障等10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抢抓国家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机遇,出台《漯河市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实施方案》,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

放管服效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整合28个部门137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63一件事套餐清单,所有一件事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135个市直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全程网办事项数占比99.91%,全省排名第2位。建成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平台,累计录入各层级惠企政策2892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启用商品房买卖电子合同,推行不动产证照电子化,启用电子完税凭证,实现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整体工作进度全省领先。水电气报装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日办结,走在全省前列。企业开办12个事项线上一网、线下一窗通办,全部事项一表申请、一日免费办结。全省率先推行市场主体歇业联办并审机制,实现市场主体歇业当场办结、一键暂停

专栏5: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市场开放度指标在省2021年度营商环境考核中位居全省第7位。研究制定《漯河市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推动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灵活运用协定贸易规则等4个方面制定16条具体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河南中豫港务集团的对接合作,共同布局建设物流网络。推动漯河肉类口岸、双汇公用型冷链保税仓、东城智能物联港保税仓等平台正常运营。加快推进漯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正在与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对接变更申建主体等事宜。

招商引资。高位推动招商,成立招强引精四个专班和利用外资四个专班,出台《关于加大招商项目服务力度工作方案》,开展云招商 添动能”“五比五看等活动,招引项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围绕1+8+N产业体系和20套招商图谱,编制完成14个细分领域两图一表,按图索骥精准对接,新签约图谱目标企业投资项目86个,招商项目延链补链强链作用明显。搭建云桥助招商,多措并举开展云端洽谈推介,全累计开展云招商系列活动352批次,签约项目63个,投资总额达434.6亿元。

 

(六)城乡建设增颜提质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全国第2、全省第1,成为全省唯一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的省辖市。实施中心城区百城建设提质项目233项、完成投资155亿元。全面推进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城市排涝能力大幅提升,较为彻底解决了企业用汽、居民供暖问题,新建集中供热管网30公里、换热站16座,新增供热面积181万平方米;新建城市供水管网7条;完成24项雨污分流、泵站改造建设、道路排水工程和6条外围河道整治统筹推进“垃圾围城”专项治理、“六大周边”专项整治,新建改造停车场13个、停车位2151个、5G基站1086个,垃圾清运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6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新建乐道342公里沙澧河入选全省第一批幸福河湖创建名录沙澧河文化风光带和漯湾古镇加快融合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道路45条,交通路沙河桥改造工程提前半年完工通车。西环一期建成通车。许信高速累计完成投资29.69亿元,沙河大桥主体等12个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部完工。周漯平高速大郭枢纽互通节点工程开工。沙河漯平段航运工程的船闸、枢纽主体工程和北舞渡沙河大桥主体完工。平漯周高铁、国道新107漯河段工程开工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考核全省第2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率先建立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系统,各级衔接资金对接率和支出进度、涉贫信访综合评价等13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新实施产业帮扶项目77个,已全部竣工,累计带动脱贫户1.57万户(次)、4.37万人(次)增收。连续第5年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全市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33万户,普及率90.5%截止11月底,新改建提升农村公路102.68公里、改造危桥21;建成“美丽小镇”30个、“四美乡村”300个、“五美庭院”18万户。完成389个行政村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落实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4286家,家庭农场达到1766家。

专栏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畅通工程。19条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已全部通车,9项断头路程全部完工。

雨污分流工程。累计完成雨污分流主管网改造100公里,覆盖主城区78%区域。

防汛排涝工程。扎实推进防汛项目建设,黑河东支泵站新建工程、漯河市泵站建设改造及排水管网清淤工程全部完工,新增抽排能力102.2m3/s

棚户区改造工程。4个新开工项目1762套安置房9月底前已全部开工建设,7个项目、2252套安置房已基本建成,基本建成率14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环卫设施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处理垃圾52.4万吨,发电量达1.84亿度。

专栏7: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许信高速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9.69亿元。周漯平高速大郭枢纽互通节点工程开工,年度完成投资9.93亿元。国道新107漯河段工程全线征地已完成。

铁路。平漯周高铁漯河西站地基处理试验段开工仪式于1130日举行,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水运。沙河漯河至平顶山航运项目漯河船闸已经完成,马湾船闸和西陈枢纽的主体工程及闸门制作安装等主要附属工程已完成,航道疏浚工程量完成过半。

专栏8: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产业。以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订单发展,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286家、国家级14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766家、省级16家。产业联合体强拉动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联合体内部上中下游主体衔接、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培育双汇发展、平平食品等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138家龙头企业、437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入联合体,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链园一体成规模推广高效稳粮建链增收模式,稳定发展全产业链增收模式36万亩。

农业农村改革。落实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巩固扩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引导群众合法有序流转土地,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47.5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57.8%规范宅基地管理,稳妥开展宅基地审批,累计审批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440宗,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32061476平米。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992家,其中省级19家。

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清理残垣断壁6268处,治理坑塘5513个,开展垃圾分类村庄603个,治理空心院5678处,规范集镇市场187个。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维修老旧供水工程105处,受益群众38.93万人。

(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全市电厂并网发电总装机规模达182.86万千瓦,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5.8万千瓦,占比57.9%,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抢抓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机遇,推动金大地绿色联碱产业园、舞阳集中供热、年产60万吨小苏打项目、盛宏热力热电联产项目、新盛热力热电联产项目等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成功通过省级两高项目会商联审。卫龙、中大恒源、可口可乐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成功创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创建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2个,推动双汇、平平、卫到、微康生物4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能碳管理示范企业。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试点城市。截止1227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6,全省排名第8冬奥会赛管控期间,综合指数4.4,全省排名第6,圆满完成二十大期间环境质量联防联控目标任务。1-11月,8条国省控河流水质均值均达到类,目标考核达标率100%,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类及以上,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59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51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和31条国家监管、50条省级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卓有成效。完成营造林任务15879亩。

(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截止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3万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05%;全市开展创业培训8158人,完成省定目标的203.6%;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539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5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强力打造技能河南先行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168%226%209%,漯河技师学院侯坤鹏、唐高远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勇夺桂冠,实现了我省金牌零的突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亿元,目标完成比例居全省第2位。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10670个,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新增公办学位完成比率均居全省第1位;狠抓城区新建20所中小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双减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五级养老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县区级特困供养机构5个、完成率100%,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6个、完成率160%,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2个、完成率184.4%,入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26万人、完成率130%,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成为省级康复医疗服务试点,新晋三级医院5家,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组建工作加快推进,建成临颍、舞阳两县县域医共体市中心医院成功获批省中医药制剂与加工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63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420元。截止11月底,实施临时救助399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76万元,救助水平达到每人次1694元。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前11个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累计上涨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聚焦重点领域,开展15个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整改隐患84033处,整改率99.9%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率先打响问题楼盘化解攻坚战,8万余户群众拿到不动产证和具备办证条件。有序化解投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全市信访形势稳定,信访积案综合化解率居全省第1,信访综合考核居全省前列,获评全省驻京信访工作先进省辖市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居民幸福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

专栏92022年度部分重点民生实事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两癌筛查分别完成108.6%110.3%,产前超声筛查率84.6%、超达标率24.5个百分点,产前血清筛查率79.7%、超达标率19.7个百分点,新生儿两病筛查率1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102.8%

加强社会救助能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完成154%。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68场、个案咨询350人次,建成8青翼家园工作阵地。为全市3282名早班环卫工人和中心城区550名早班公交司机供应免费爱心早餐

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开通16家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县区全覆盖,56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市级四所医院(综合医院、中医院、儿童医院、妇幼医院)实现达标建设全覆盖,三级医院新增5家,妇科、骨伤科、心血管、肛肠科成为省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审核评定市级重点(特色)专科98个。建设心电一张网8台长程监控心电图机和100台固定心电图机投入使用。

发展优质普惠教育。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对80所中小学进行校舍改造和设备配置,完成34所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消除危房1.38万平方米。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舞台艺术送基层演出210场。开展线上全民艺术普及周活动280余场次,受益群众20万余人次。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成24个村级食品安全工作站示范点。拍摄《食安漯河》视频节目20期,定期向社会公示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打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