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关于市七届人大第八次会议4号建议的答复


 

市工信局:

市七届人大第八次会议高明谦等代表提出了“科学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经我委组织相关科室认真学习研究,现将协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这一主题,全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砥砺奋进、拼搏实干,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占比82%、销售收入占比接近90%;“四上”企业中民营占比约98%,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8%,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扩大就业的主力支撑。

二、多措并举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便民利企的总目标,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政策措施精准

坚持“长短结合、全面落实、创新突破”,筹集财政资金近2亿元,出台进一步纾困解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45条举措和26条“补丁政策”,精准施策,直达主体,高效支撑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全面落实财税政策。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截至6月6日,全市减免退缓税额20.95亿元,进度稳居全省前列。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目前,已争取上级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94亿元,发行60亿元。降低缴存比例或缓缴住房公积金,出台《关于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通知》等文件,为经营困难企业办理缓缴,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4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38亿元,实现增速4.18%,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0.97个百分点。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研究出台了《漯河市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助推漯河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等文件,截至5月底,投放创业贷款2.17亿元。降低担保费率,对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融资,免收保证金,适当降低担保费,原则上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5%/年,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年。着力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前4个月,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减少企业利息支出1290万元。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5070万元。三是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漯政〔2022〕5号文件切实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的通知》,明确了企业社保费“降、缓”的具体举措和实施办法,细化方案、简化流程,推动政策快速落实,目前,全市7975家参保单位累计减免失业保险费2398.73万元;129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3826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3327万元,失业保险费252万元,工伤保险费247万元,为我市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带来5000万余元现金流。落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租金减免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免收3个月房租、减半收取6个月房租,初步排查,有出租房屋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39个,约减免房租450万元;市交通系统企业、市物资系统企业、市经适房中心、市政集团等国有企业共有符合减免条件房屋79处,减免房租114万元。

(二)营商环境优化有方

按照发展环境重在建设的基本思路,从抓整治、抓规范、抓提高到抓优化,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着力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整改提升,对标国内一流,逐一召开一级指标整改提升会,推动各项指标补短板、强弱项。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行全链条流程再造,简化申请材料,压缩办事时限,完善网办系统,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持续推进抵押线下、线上有序替代转型,全面铺开不动产抵押登记无纸化工作。实行“标准化+施工图纸、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区域评估”,开创集标准地、带方案、弹性年限等多举措合一的土地出让新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开通上线破产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平台和漯河智能化破产办案辅助平台的“微破产”小程序,全面提供破产案件辅助集约化“一站式”服务。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落实《河南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暂行办法》,建立政府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着力推动政企沟通常态化制度化。成立漯河市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工作专班,建成了由市直31家、县区131家涉企部门注册上线,集企业诉求信息录入、部门办理、情况反馈、结果评价为一体的线上智慧工作平台,成功打造规范透明的民营经济人士“线上信访局”,实现了对企业有诉必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问必答。保障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对现有政策进行研究,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43个领域出台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由点到面完成5万余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评价,并在企业红黑名单认定、融资贷款等活动中具体应用,切实让“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手段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三)助企帮扶行动有力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破解难题、谋划项目、优化服务“三位一体”推进,推动企业问题清仓见底,目前已收集企业问题2193个、办结2186个,解决率达99.7%。一是“三包”“两联”扩充服务对象。在原有包联企业基础上,重点对规上工业企业、上市培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进行包联和支持帮扶;挑选25名首席服务官联系落地重点项目8个,“小升规”培育企业20家。是周例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围绕市委市政府2022年8大重大项目建设、下阶段重点项目谋划、企业复工复产、工业企业“问题楼盘”化解等,定期召开服务企业周例会,对疑难问题建立“三大台账”(收集台账、落实台账、首月通报台账),稳步推动解决是五项机制助推重大项目建设。用好五级解决问题闭环机制(首席服务官、县区周例会、市政府周例会、市党政联席会、省级层面专题会),首席服务官季度述评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定期评估机制,包联工作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季度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9个,总投资135亿元;新开工先进制造业项目56个,总投资203.22亿元。是惠企政策强化服务支撑。升级政策计算器功能,推动其由推送政策向要素保障、汇集信息、连接市场、激发创新转变,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已录入惠企政策2598条、梳理政策项目116个、政策标签660个。

三、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活力上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也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角。但是,我市民营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仅有2家民营企业进入2021年河南民营企业百强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民营企业在研究开发、技术改造、规模扩张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资金紧缺的困扰,根据调查,约8成以上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尽管我市加大了对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均系中小微型,抵押物严重不足,所以融资难、融资贵。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一般按基准利率上浮10%-30%执行,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有的民营企业银行融资成本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1倍。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抵质押确权和评估难,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等,成为民营企业贷款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创新意识急需加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增长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但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依旧没有意识到创新在企业长期发展中的作用,所以不愿意主动在创新方面进行资金的投入和花费太多的时间。除此之外,缺乏相应的创新型的人才也是民营企业创新意识不足的重要原因。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大量的资金,民营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太多,因此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相对缺乏创新力。

(三)政企沟通仍需优化。政企沟通机制还需深化和提高,政策还需完善。虽然国家、省、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政策的落实效果还不够理想,企业的获得感不够强。部分单位、部门对民营经济发展还是不够重视,与企业家的沟通交流不足,交办督办的企业困难问题还未达到企业预期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努力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潜力,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切合实际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违规涉企收费,逐步降低收费标准。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征信体系,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发布与应用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银行推动、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增进民营企业的信用价值。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清理民营企业准入门槛和隐性壁垒,改善投资贸易环境。进一步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三是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努力打造有利于非公企业融资的良好社会环境,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量身定做适合非公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非公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的监督。

四是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对非公企业技术研发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产品研发中心,积极扶持各类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建立共同体或实施合作项目。积极鼓励创新创业,采取财政奖励、科技扶持、贷款资金贴息等方式,加大“科技贷”规模,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高质量建设“技能河南”先行区。

五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学习浙江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用好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持续落实“服务企业周例会”制度,坚持“周交办”“月讲评”,做到有事解决、无事不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安心发展。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