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缩小字体放大页面缩小页面放大高对比度辅助线恢复正常关闭
从能源粮食金融领域看防风险保安全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时间:2024-01-25

  汇声聚力——2023年发展改革足音回响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回顾党的二十大以来,特别是2023年的历程,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段“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谱写属于中国的“发展故事”。

  守住能源安全的底线

  进入供暖季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保持高位,天然气供应充足,资源储备有保障,全国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容量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2023年12月,我国遭遇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雨雪天气,对能源电力供应和保暖保供带来新一轮考验。2023年12月17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2.42亿千瓦、用气量14.23亿立方米,分别比2022年供暖季峰值高出8300万千瓦、1.08亿立方米,创下供暖季历史新高。

  面对考验,本轮寒潮全国能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这基于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民生底线。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落实民生保供资源,签足签实发电供热用煤、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督促各地切实担起民生用能保障主体责任,压实供能供热企业直接保供责任。

  ——这基于制度建设推动用能方式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宣布将原有的单一制电价改为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两部制”。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容量电价水平根据煤电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逐步调整。业内人士指出,这有利于推动煤电加快向提供容量支撑保障和电量并重转型,平常时段为新能源发电让出空间,高峰时段继续顶峰出力。

  ——这基于能源运输能力持续释放。煤炭铁路直达和铁水联运能力持续提升,煤炭运输网络的加快形成也为煤炭稳定供应提供坚实支撑。同时,随着蒙西管道、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广西支干线等主干管道建成投产,管网冲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5.4万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网实际资源入网能力达9.9亿立方米/日,可满足冬季高月高日保供冲峰需求和冬季供气总量的管输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正扎扎实实地迈好前进的每一步。目前,我国能源网络仍在进一步织密织牢,能源体系改革仍在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工作者们仍继续以使命担当筑牢能源韧性、保障能源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的奋斗

  阳光在金色的稻谷上流淌,那美丽的色泽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吃饱”“吃好”的淳朴愿望。

  来自怒江大峡谷山区旱地的“上山水稻”已颗粒归仓,最高亩产达508公斤的喜讯令当地村民笑开了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的专家团队在怒江推广种植“滇禾优615”旱作水稻,突破了怒江资源瓶颈。

  山川江流的另一边,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海门镇的日胜抗逆性水稻研究院滨临大海,对“海稻86”进行长期实验,开展耐盐碱水稻育种工作。不同品种的耐盐碱水稻种子被装在一个个透明密网的麻袋里,整齐码放在科研楼的墙边,静待下一个春暖花开时节。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属于粮食生长的四季流转,连接着属于粮食安全的持续奋斗。2023年,我国超级稻亩产量再次创造了世界新纪录,最高亩产已超过2600斤。

  “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总的看,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一个时期,尽管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坚定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综合施策,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定力

  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防范金融风险同样如此。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有力有效应对一系列困难挑战的斗争实践中,我国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体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充足。

  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突出问题得到整治,妥善处置问题金融机构、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工作积极推进。

  2024年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我国政府债务水平显著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近年来保持低位,具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充分空间。同时,我国储蓄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发布的《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到,“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也应该看到,当前,金融风险变化呈现出隐蔽性强、分散化、多样化的特征,存在跨市场、跨行业传递的可能,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要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应对思路。

  1月4~5日,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对2024年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进行了部署。

  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将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抓好“金融16条”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落实。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推动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机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持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安全的道路亦是如此。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又要通过高水平安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新征程上,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以逢山开路的闯劲、锲而不舍的笃行,不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顺利推进。(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刘政)


打印此文